0 0 0 0

展会新闻

2025山西水大会9月太原圆满闭幕=展后报告

2025山西水大会9月太原圆满闭幕=展后报告

2025 山西水大会生态与智慧水利科技博览会展后总结
2025 年 9 月 27 日至 29 日,2025 山西水大会生态与智慧水利科技博览会在太原圆满落幕。作为聚焦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级盛会,本届博览会以 “科技赋能水生态,创新驱动水未来” 为核心主题,通过展览展示、论坛交流、成果转化等多元形式,搭建了国内外水利科技合作的高端平台,不仅集中呈现了行业前沿成果,更彰显了山西从 “煤都” 向 “水谷” 转型的坚定决心。现将展会核心情况总结如下:
一、展会核心概况:规模升级,定位高端
(一)组织架构专业多元
本届博览会由山西省水处理行业协会、河南纳威展服务有限公司等联合主办,山西潇河国际会展中心协办,并获得山西省多个厅局指导及国内外行业权威机构支持,形成了 “政府引导、协会搭台、企业唱戏、国际参与” 的成熟运作模式。
(二)规模体量再创新高
展会展览面积达 3万平方米,较往届大幅扩容,吸引了来自 300 余家参展商,涵盖涉水企业、高校、科研院所等各类主体,集中展示水资源管理、水环境治理、节水技术等领域的各项创新成果,现场接待专业采购商、行业专家及公众超 5 万人次。
二、展会关键成效:多维突破,成果丰硕
(一)科技展示:前沿技术集中亮相
  1. 智慧水利技术成焦点:华为带来的 “智慧水务大脑” 通过物联网和 AI 算法,将供水管网漏损率从 18% 降至 8% 以下,其 “水利数字孪生系统” 接入全省 2.6 万个水文监测点,数据处理速度提升 400 倍;山西省水利发展中心的 “水联网” 系统依托 5 万多个物联网监测点,实现从水源到水龙头的全流程动态监控,旱情预测精度达 92%。此外,中国水科院的 “空中调水” 无人机群技术、山西大学的 “激光测污仪” 等前沿装备,展现了数字技术与水利领域的深度融合。

  1. 节水技术落地性突出:以色列企业展出的滴灌技术 4.0 版本通过土壤传感器动态调节灌溉量,节水效率提升 70%;太原理工大学研发的 “旱地龙” 纳米保水剂可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量 70%,使用寿命超 5 年;山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的 “痕量灌溉技术” 将灌溉效率提高至 95%,已在运城 30 万亩农田推广,助力农民年均增收 1500 万元。工业领域,太钢集团的循环水系统将吨钢耗水量降至 2.1 立方米,远低于行业标准,废水 “零排放” 技术年回收中水 800 万吨。

  1. 生态修复案例获认可: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专区重点展示汾河治理成果,通过 “山水林田湖草沙” 系统修复,汾河太原段水质从劣 Ⅴ 类提升至 Ⅲ 类,鸟类种群从 87 种增至 163 种,成为全球半干旱地区治理样板;晋城煤业集团的 “煤水共治” 模式将采煤沉陷区改造为 4000 亩生态湿地,配套光伏项目年发电量达 6000 万度,入选国家级生态修复案例。

(二)产业推动:转型动能加速集聚
  1. 重大规划落地启动:山西省政府在展会上宣布启动 “水科技产业走廊” 建设,计划 5 年投入 500 亿元,在大同、朔州、太原等地打造水产业集群,并发布《山西水网先导区建设规划》,提出 2030 年建成 “一核三极” 水网格局,古贤水利枢纽等核心工程将新增调蓄能力 7.6 亿立方米。同时启动 “五大行动”,包括投资 200 亿元治理地下水超采、建设 100 个节水型工业园区等,为产业发展明确路径。

  1. 项目签约成果显著:闭幕式签约环节达成 24 个水利科技项目,总投资 89 亿元,涵盖清华大学水生态修复实验室、中国水科院旱作农业节水创新中心等高端研发机构,预计带动形成 200 亿规模的节水产业集群。晋能控股集团的矿井水循环利用系统、吕梁氢能制水一体化等项目现场达成合作意向,推动技术成果快速转化。

(三)国际合作:开放格局持续扩大
  1. 技术交流多维开展:“一带一路” 水安全论坛吸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多国代表参与,山西与德国鲁尔区签署备忘录,引入工业区水污染治理经验;中日韩三国发布《东亚水资源协作宣言》,承诺共享水文数据、联合研发海水淡化技术。沙特代表团重点考察山西农大 “微纳米气泡灌溉” 项目,埃及、哈萨克斯坦等国表达对中国节水灌溉系统的引进需求。

  1. 山西经验走向世界: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山西签署协议,将旱作农业节水技术推广至中亚国家;汾河治理模式获国际水协(IWA)专家认可,成为全球半干旱地区可复制的范本;中国电建集团展示在巴基斯坦水电站应用的生态流量保障技术,实现技术输出与经验共享。

(四)民生赋能:节水理念深入人心
  1. 惠民技术广泛推广:吕梁山区的 “防冻智能水表” 可在 - 30℃环境下工作,解决 13 万山区群众饮水难题;移动式海水淡化设备以光伏驱动技术将吨水处理成本降至 3.8 元,在旱情中保障 8 个县区用水;太原市推出的 “节水积分” APP 上线一月注册用户破 50 万,居民节水可兑换公交卡充值,实现节水行为市场化激励。

  1. 科普教育形式创新:公众体验区通过 VR 技术展现 2050 年海绵城市场景,让参观者直观感受暴雨内涝治理成效;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“水立方” 科普系统以互动游戏讲解南水北调原理,忻州学生体验后纷纷表示增强了节水意识。126 名水利科技特派员下乡服务案例展示,彰显科技惠民的实践温度。

三、展会行业影响:理念革新,范式引领
(一)树立资源型地区转型标杆
展会集中展现山西 “黑色资源变绿色优势” 的转型路径:晋能控股矿井水循环利用年节水 2000 万吨,运城盐湖通过生态修复实现年产值 5 亿元,印证了能源大省向水科技强省跨越的可行性。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指出,山西将煤炭工业基础转化为环保装备制造优势,具有全国战略意义。
(二)推动治水思路深度变革
通过 30 多场专业论坛及《晋阳共识》发布,行业形成 “科技 + 制度” 治水共识:数字孪生、智能传感等技术成为水利管理核心支撑,“水资源 - 能源 - 粮食” 协同管理框架获专家倡导。《山西省水资源蓝皮书(2025)》显示,全省万元 GDP 用水量较 2015 年下降 48%,但展会也直面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85% 的严峻挑战,为行业发展敲响警钟。
(三)构建区域协同发展网络
展会倡议建立黄河流域九省区水利科技协同创新联盟,推动水数据库共建共享及核心技术联合攻关。山西与周边省份在跨区域水资源调度、生态补偿等领域达成多项合作意向,为黄河国家战略实施注入新动能。
四、现存不足与改进方向
(一)主要不足
  1. 供需匹配精准度待提升:部分中小参展企业反映,与大型采购商、政府部门的对接渠道不够畅通,技术需求与供给的匹配效率有待优化。

  1. 长效合作机制未完善:国际合作多停留在意向阶段,技术引进与输出的后续跟踪服务体系尚未健全,部分签约项目落地保障需加强。

  1. 公众参与深度不足:科普展区互动形式虽丰富,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分层设计欠缺,公众对水利科技的认知深度仍需挖掘。

(二)改进建议
  1. 搭建精准对接平台:后续可建立线上供需匹配系统,提前梳理采购清单与技术成果,开设 “一对一” 洽谈专场,强化政企、校企精准对接。

  1. 健全跟踪服务体系:成立项目落地服务专班,对签约项目实行 “挂图作战”,定期开展进度督查;设立国际合作联络中心,保障技术交流常态化。

  1. 深化科普分层设计:针对青少年开发水利科技研学课程,为社区居民开展节水技术实操培训,构建全方位科普矩阵。

五、未来展望
本届水博会的成功举办,标志着山西水利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。下一步,需以展会为契机,加快 “水科技产业走廊” 建设,推动数字孪生黄河、节水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突破;深化黄河流域九省区协同及 “一带一路” 国际合作,让汾河治理经验、旱作节水技术惠及更多地区。同时持续完善水权交易、生态补偿等市场化机制,力争到 2030 年实现万元 GDP 用水量较 2020 年下降 45% 的目标,真正打造全球旱区水文解决方案的创新策源地。
2025 山西水大会生态与智慧水利科技博览会已圆满收官,但山西以水为媒的转型实践仍在继续。未来,需持续放大展会效应,让科技赋能水利,让绿色浸润三晋,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 “山西方案”。


新闻中心

大会官网-2025中国水资源大会|山西国际水展|山西水利展|山西智慧水利展|山西泵阀展|水利展|智慧水利展|山西水处理展

时间:2025年09月27-29日

地点:山西潇河国际会展中心 | 大美山西欢迎您